Wednesday, May 31, 2006

文取自聖賢雜誌◎◎木春◎◎

仁慈

無論打、駡,暴力相向或面對武器威脅,有情眾生們都有感覺,也會疼痛。由於有情眾生非常愛惜生命,尤其是自己的生命,所以;凡是對自已的生命有構成威脅,或影響到生存的暴力、侵犯,我們都會對它產生恨,或感到畏懼,這時候有情眾生們的反應,常是痛、好恨、好討厭。
君不見:墾丁以及眾多的遊樂區,在高大的樹幹上,常見許多多觀光客在上面刻字刻圖。這使我想到一則小故事,有一座寺廟,在廟裡的大樹上掛了一個牌子,上面寫著﹕「我好痛」目的是提醒有情眾生要愛護花木
公共車站,大樓公寓樓梯間,常見一些小廣告胡亂張貼,或骯髒不堪、粗俗污穢的塗鴉。這種種現象的出現,正因為這些人不懂得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的道理,所以不會替人著想,假如人們懂得把立塲互換來看事情,能夠把即將加於他人,或外物的暴力威脅即時停止,必能化解許多恩怨是非。仔細想想,假如這些暴力威脅,是向著我們自己,或這些字是刻在我們身上,我們怎麽辦?我們是有情眾生,我們能感受到疼痛、恐懼,同樣地,如果對一棵樹、車站、牆壁,及至於宇宙萬物,做不正當的暴力侵犯,它們雖不會提出抗議,可它們也會覺得痛啊!
古聖又常言﹕「將心比心」又云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。看到別人的痛苦、不快樂,能反向思考、若此苦痛加諸我身也是難受,自然會從心態上,轉而成為勿施於人的行為。而這就是行「仁」,也就是佛家常說的「慈悲」、基督徒常說的「博愛」。
因此;當我們的行事作為,對別人構成殘害、侵犯時,不妨試著把心胸擴大成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萬物」,來愛惜與珍惜天地間,眾多的有情與無情,學習古聖先賢們仁慈的典範,不也是一樁行功立德的好事

No comments: